晨光初破,赣江之畔已是一片银光闪烁,8月12日,2023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正式拉开战幕,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312支代表队、3018名选手齐聚这座英雄城市,将在未来五天内展开激烈角逐,这是继2019年后,该项赛事再次回到中部地区举办,也是南昌历史上承办规模最大的击剑赛事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

清晨六点半,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南广场已是人声鼎沸,来自北京锋锐击剑俱乐部的小选手李墨阳正在认真检查面罩,这位12岁的少年已是第三次参加全国赛。“今年参赛人数特别多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。”他的教练张建国在一旁补充道:“我们俱乐部来了42名队员,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。”
赛事组委会秘书长王振华在开幕式上介绍,本届赛事参赛人数较2019年增长了23%,创下历史新高,其中青少年选手占比达67%,年龄最小的选手仅7岁,最年长的参赛者则已年过花甲,比赛设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按年龄分为U10、U12、U14、U16、U19及公开组等共18个组别。

“这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击剑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。”王振华说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目前全国注册击剑俱乐部已达1286家,较五年前增长近三倍。
赛事组织显匠心
走进占地两万平方米的竞赛场馆,60条剑道整齐排开,每条剑道旁都配备了电子裁判器,来自国际击剑联合会的技术代表马克·莱诺仔细观察着场地布置,频频点头:“这里的设施完全达到国际赛事标准,特别是灯光系统和剑道材质都很专业。”
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,组委会邀请了28名国际级裁判和76名国家级裁判执裁,裁判长李华明表示:“我们采用了最新的视频回放系统,在决赛阶段还将启用鹰眼技术,确保每个判罚都准确无误。”
在疫情防控方面,组委会也做足了准备,所有参赛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,场馆内设置了12个医疗点和8个隔离区,20名医护人员随时待命。
剑客风采耀赛场
上午九时,U14女子花剑小组赛率先打响,上海明珠俱乐部的孙雨萌以5:0干净利落地拿下首胜,这位13岁的小姑娘走下剑道时,额头上已满是汗珠:“对手很强,但我把握住了机会,我的目标是进入前八。”
在成人组比赛中,来自广州剑客联盟的王志强表现抢眼,这位28岁的程序员平时只能利用下班时间训练,却连续三年闯入全国赛32强。“击剑让我在枯燥的代码之外找到了激情,”他笑着说,“每次站上剑道,都像是进行一场优雅的决斗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多位退役专业选手回归,前国家队成员、现深圳某俱乐部教练刘颖首次以业余选手身份参赛:“击剑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,这次是以全新心态来享受比赛。”
产业融合促发展
赛场外,首届击剑产业博览会同步举行,50余家厂商展示了最新研发的击剑装备,智能裁判器、碳纤维剑身等高科技产品引人注目,某品牌推出的新型防护服采用航空材料,重量减轻30%却防护性能更佳,成为众多选手的首选。
中国击剑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赵明透露,去年我国击剑装备市场规模已达12亿元,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%以上。“击剑运动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从装备制造到培训服务,都展现出巨大潜力。”
赛事也带动了南昌本地经济发展,据市文旅局统计,比赛期间预计将吸引超过两万名观众前来观赛,周边酒店预订率超过九成,本地特色餐馆“赣味堂”老板笑逐颜开:“这几天的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一番。”
薪火相传育新人
在U10组比赛区,一群小选手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他们穿着特制的儿童击剑服,动作虽显稚嫩,眼神却异常专注,北京某俱乐部的教练陈静说: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触击剑,这项运动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应变能力。”
南昌市体育局局长杨帆表示,以此次赛事为契机,该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设20所击剑特色学校,培养更多击剑后备人才。“我们不仅要办好比赛,更要让击剑运动在这片土地扎根。”
夕阳西下,首日比赛落下帷幕,场馆内依然回荡着剑刃相交的清脆声响,选手们或在复盘比赛,或在为明日备战,来自长沙的选手张浩然擦拭着剑身,目光坚定:“明天又是新的开始,我要为梦想再战。”
这场持续五天的剑坛盛会,不仅展现了击剑运动的独特魅力,更见证了中国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,在一次次攻防转换间,在无数汗水与欢笑中,中国击剑运动正书写着新的篇章。






发表评论